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成立于1987年。当时正逢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中央各部委众多大中型直属企业纷纷下放地方。林业部直属17个机械厂除留下天津林业工具厂和江苏五家工厂暂缓下放外,其余直属工厂均已下放地方,中央部委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为使行业发展得以连续,各部委纷纷组建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直属部委和民政部的双重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林机协会会员企业不但包括已下放的原直属林机厂,还有众多省属以及社会上的林机厂、木工机械厂、人造板机器厂等,都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加入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有会员企业近百家,入会热情很高。由于行业协会当时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协会工作还处在摸索阶段。1988年我由公司调到林业机械协会任职。当时协会会长是刘效林,协会秘书长是陈达文,经会员大会选举我被任命为协会副秘书长。现将20年前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成立以来第一次组团参加德国汉诺威国际木工机械展览会的有关情况做几点回忆:
一、1989年5月份协会决定组织部分有实力的会员企业赴德国参加汉诺威国际木工机械展,并让我负责具体组织工作。该团的成员有常州林机厂厂长顾黑郎、镇江林机厂厂长王育民、苏州林机厂总经济师朱振良、泰州林机厂总工程师盛大德、昆明厂两人、威海木工机械厂两人,全国侨联一人和我共10人参加。
二、汉诺威展览会场地非常大,场馆很多。由于我国林业机械、木工机械行业头一次走出国门,一切带有试探性质。那时我们行业实力还不够强,只带去威海木工机械厂生产的多功能木工机床一台,泰州林业机械厂生产的摩托车一台,还有汽油锯和割罐机等几件小型实物产品参展,其余是图片和样本资料。可能是在我们的展品中有一台小型多功能木工机床中有锯机功能,德国组展方将我们安排在锯机馆,即靠大门处一块20平方米的位置。锯机馆以陈列各国制材带锯机为主的专业场馆,场馆规模很大,我们周围全是西方各国厂商展示的大型锯机设备,如制材大带锯,双联带锯机,多排创锯机等,展览期间机器轰鸣,相比之下,我们展台像个小地摊,显得挺寒碜的。
三、德国汉诺威国际木工机械展是国际上传统的专业性展览会,以前从来没有中国大陆企业参加过,这算头一次。虽然我们展台规模很小,又是以中国林业机械协会的名义参展,组展方很重视。为我们的到来,德国木工机械协会专门安排一次招待会,该协会的主席、副主席都出席招待会,我团除留人照顾展台外全体出席了招待会。会上,主人表示欢迎我们前来参加汉诺威国际木工机械展览会,并表示今后经常保持接触和合作。我们也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中国木工机械的发展和市场情况,欢迎德国木工机械企业积极同中国企业合作寻求共同发展机会。当时德国木工机械协会主席是一位资格很老的人士,后来可能退休了再没有见到过,而副主席维诺先生不久就是该协会的主席了,从此开始多年来经常和我们协会保持接触并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四、展会期间世界银行组织负责中国林业项目的官员卡尔先生来到展台,要见中国林机协会负责人,由于当时我不在现场卡尔先生还等候多时。以前我们素不相识,我们林业机械行业同世界银行中国林业项目组也没有业务往来,但卡尔先生知道有中国林业部官员和专家来德国,出于对中国林业的友情和东道主之意,主动请我们去他家做客。本来我们都是第一次到德国,既感到新鲜又陌生,对于德国人的主动热情感到挺温暖,我们欣然接受并约定晚上闭馆前两小时出发。我们临时安排几位同事乘卡尔轿车去他家。为了方便交流,他还特意请来一位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帮助我们。他家住在离汉诺威有两个小时车程的一个小镇。到达后首先带我们参观古香古色带有欧洲中世纪风情色彩的古镇,全是各种歌德式风格的房屋和楼宇。卡尔详细向我们介绍小镇的历史及文化和在欧洲的影响。卡尔的家住在小镇郊外的丛林里,房子很大但孤零零的,除树林周围没有邻居,也许宁静和大自然就是他们的追求。家中只有他夫人在家,显得挺孤单的。他家的房舍很大,他的办公室就在他家里,并聘有秘书,上班时远程同世界银行总部联系。家宴很认真,餐桌上点上蜡烛,还专门请位专业厨师准备饭菜。我们和他在华的业务无关,但毕竟出于对中国及中国林业的感情对来到他家乡的中国林业系统人士表现出一种敬意和诚挚友情。那天我们聊到夜里11点我们才离开。
五、一天上午展台前来一男一女,说是德国一家广播电台的,由于中国首次参展,要约个时间对我们进行采访。安排采访那天,我和
镇江林机厂党委书记王育民两人前往接受采访。采访地点安排在德国木工机械协会在展览馆的办公室,电台是用电话方式采访我们。采访内容主要是来德国参展的目的以及中国林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等,电台提问我们回答。访谈结束时对方说将安排在德国电台华语节目中播出。
六、一天闭馆后,我们在汉诺威街头找一家中餐馆吃晚餐,我们十人正好一桌。就在我门邻近也有一桌华人就餐,互相打过招呼后方知他们是中国台湾来的木工机械参展商,开始我们显得有点拘谨和小心翼翼,毕竟自改革开放后我们头一次碰到台湾人,因为当时海峡两岸远不像现在显得轻松,可他们无所顾忌特别热情主动同我们打招呼。当我们发现他们谈吐和话题都挺友善,我们也就放松下来。虽然两桌吃饭,好像我们共进晚餐。此后台湾木工机械商会多次组团来华参加中国大陆举办的国际木工机械展览会,中国木工机械协会也同台湾木工机械商会建立了联系并多次帮助他们安排在华的活动,可以说在汉诺威第一次相识不无关系。
七、在展览会结束前,我们展台的实物展品,看似档次不高,但包括多功能木工机床、摩托车、割灌机等实物展品都被当地参观者买走。原来我们有点低估了自己产品水平。真让我们喜出望外,不再担心展会后再花钱把展品运回国内了。
八、大约在1989年12月,中国工业经济协会在京召开座谈会,约请中央各工业口部委协会参加。中国林业机械协会是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会员单位,当时由我代表中国林业机械协会参加了会议。会上安排数家工作有成效的协会在大会上发言介绍经验。会上,我代表中国林业机械协会发言,主要讲组团去德国汉诺威参展的情况。当时好像中央各部委及协会组团出国参加展览活动几乎没有。大家对我的发言既感到新鲜又听得很认真。我主席台上,就坐在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会长吕东的旁边。吕东任中国工业经济协会会长之前曾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在我发言时吕东不断插话表示肯定,说中国林业机械协会组团出国办展的经验值得借鉴,尤其是当年夏季天安门政治风波以后,在同国外交往中政府遇到一些困难,在这个时候民间团体出面同国外交往是个值得提倡的好做法。在这个会上中国林业机械协会被评为先进工业协会会员单位并颁发了奖牌,中国林业机械协会秘书长陈达文被中国工业经济协会评为先进工作者并颁发了证书。
今天回忆二十年前到国外参加大型国际展览会,论水平和档次和今天没法比,我们参展的内容如同今天市场摆的地摊,但毕竟是零的突破,效果出乎意料。今天我国无论是木工机床,还是人造板成套设备,不但技术先进,受到国内外市场欢迎,。今天书写这篇文章,看到今天成就,情不自禁地回忆当初的艰辛,也只有大胆的探索,才能换得今日的繁荣。